张郃打马超赵云二十多回合就输,为啥跟张飞能扛三五十回合?三国志早说了

张郃打马超赵云二十多回合就输,为啥跟张飞能扛三五十回合?三国志早说了

去年在渠县八濛山逛古战场遗址,看着石碑上 “飞破郃” 三个模糊的字,突然想起个有意思的问题:张郃这猛将,遇马超赵云二十多回合就败,为啥跟张飞能僵持五十多天?后来翻《三国志》才发现,根本不是武功忽高忽低,全是战场里的门道。

先说说张郃碰马超那回,潼关之战打得那叫一个惨烈。曹操被马超追得割须弃袍,张郃作为先锋上去接战,《三国志》里没写具体回合数,但《演义》说二十回合就 “败走”,这倒符合当时的处境。你想啊,马超那会儿刚丢了凉州,满肚子火全撒在曹操身上,带着西凉铁骑冲阵时,枪尖上都带着杀气。张郃呢?他刚降曹没多久,还在摸曹操军的脾气,身边士兵看着西凉骑兵的阵势先怯了三分。说白了,这不是单挑是死战,张郃要是硬拼,估计连小命都得交代在那儿,撤得快其实是机灵。

再看他遇赵云那次,长坂坡之后的乱战里碰上的。赵云抱着阿斗,怀里揣着血诏,那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在突围,枪舞得跟梨花似的,眼里就没给对手留活路。张郃那会儿跟着曹操打追击,本来以为是捡便宜,没成想撞上这么个拼命三郎。打了二十多回合,张郃眼看赵云越打越疯,自己这边援军还没到,心里犯嘀咕:万一被这疯子拖进缠斗,再冒出来个张飞关羽,不就成活靶子了?其实吧,这更像战略性撤退,不是真打不过。

可到了宕渠跟张飞对峙,情况完全变了。建安二十年冬天,张郃带着一万多人下巴西,想把当地的賨人迁到汉中 —— 这些賨人能征善战,可是优质兵源。他一路急行军到八濛山,刚扎好营,张飞的军队就堵上来了,这一耗就是五十多天。《张飞传》里写 “郃与飞相拒五十余日”,这数字可比回合数实在多了。

说实话,张郃这回是有备而来。他知道张飞是巴西太守,守土有责肯定急着进攻,所以特意选了山道狭窄的地方扎营,敌军展不开兵力。白天张飞在山下叫阵,张郃就在寨子里喝酒,让士兵轮班守着;晚上派斥候盯着,就等张飞犯错。有几天张飞故意在阵前喝得大醉,还拿鞭子抽小兵,张郃身边的副将都劝他趁机劫营,他却按住了:“张飞莽是莽,可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。” 你别说,这小心思还真对了,后来果然是个草人计。

张飞这边也在憋大招。他知道张郃是 “五子良将” 里最懂地形的,硬攻肯定吃亏。于是天天喝酒造势,暗地里派当地人找小路 —— 巴山的乡民跟张飞熟,偷偷指了条能绕到张郃身后的便道。决战那天,魏延带着人在正面佯攻,张飞领着精锐从后山摸上去,一声喊杀冲进曹营。山道太窄,曹军前后挤成一团,张郃想指挥都没法传令,只能跟着亲兵弃马爬山。

有意思的是,张郃败得这么惨,曹操后来还升他为荡寇将军。为啥?因为他这次的任务是迁民,不是歼敌。虽然没抢到人,但跟张飞耗了五十多天,给曹操争取了调整汉中防御的时间。反观张飞,打赢了也没追击,赶紧回阆中安抚百姓 —— 他是太守,丢了地盘比输了仗还严重。这哪是单纯的武将对决,分明是两家的战略拉扯。

其实吧,三国里的对战从来不是 “你打我一拳我还一脚” 那么简单。马超打张郃时,是 “哀兵必胜” 的气势压人;赵云战张郃时,是 “背水一战” 的决绝破局;而张飞对张郃,更像 “守土官” 与 “掠夺者” 的耐力比拼。《三国志》里没写那么多花哨的回合数,但从 “相拒五十余日”“山道迮狭” 这些细节里,藏着比武功高低更真实的战场逻辑。

之前总觉得张郃是 “打不过就跑” 的软蛋,看了宕渠之战的记载才明白,他是真懂 “留得青山在” 的道理。后来定军山之战,夏侯渊战死,也是张郃稳住了军心。这老将军啊,输得起,也扛得住,可惜最后还是被司马懿逼着追诸葛亮,死在了木门道。

现在再看八濛山的石碑,倒觉得张郃不算输得难看。毕竟跟张飞这种既能耍酒疯又能算计策的对手僵持五十多天,换别人未必能撑下来。战场这东西,从来不是只看谁的枪更快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📚 相关推荐

移动随心选会员领取官网:权益详情、领取流程、常见问题
Python - pip下载的包,怎么导入pycharm
GTX950显卡实测:性能爆棚,游戏无压力
趣多多纸尿裤怎么样,趣多多纸尿裤怎么样真的安全好用吗
【小众教程】酷比koobee手机怎样刷机?
什么是网站?企业网站的市场需求怎么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