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
出自唐代高适的《别董大二首》
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,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?
注释谁人:哪个人。君:你,这里指董大。
赏析此句雄壮豪迈,诗人全然未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,而是满怀信心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,迎接未来,既表现出诗人的开阔胸怀,又展现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,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。
完善
原文
高适《别董大二首》
千里黄云白日曛,北风吹雁雪纷纷。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
六翮飘飖私自怜,一离京洛十余年。丈夫贫贱应未足,今日相逢无酒钱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千里黄云遮天蔽日,天气阴沉,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。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,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?
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,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。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,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。
注释董大:指董庭兰,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。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,故称“董大”。黄云:天上的乌云,在阳光下,乌云是暗黄色,所以叫黄云。曛 :昏暗。白日曛,即太阳黯淡无光。谁人:哪个人。君:你,这里指董大。翮(hé):鸟的羽翼。飘飖(yáo):飘动。
展开阅读全文 ∨
创作背景
公元747年(唐玄宗天宝六载)春天,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,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。是年冬,董庭兰与高适会于睢阳(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),高适写了《别董大二首》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徐中玉 金启华.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(一).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9年9月版:第500-501页
赏析
在唐人赠别诗篇中,那些凄清缠绵、低徊留连的作品,固然感人至深,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、出自肺腑的诗作,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,坚强信念,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。高适的《别董大二首》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。
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(天宝六年),当时高适在睢阳,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。盛唐时盛行胡乐,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。崔珏有诗道:“七条弦上五音寒,此艺知音自古难。惟有河南房次律,始终怜得董庭兰。”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,到处浪游,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。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,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,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,鼓舞人心。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简析
《别董大二首》是一组送别诗,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后又各奔他方时的赠别之作。第一首诗重在写董大,先勾勒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以表现其处于困顿不达的境遇中,后表达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,同时展现出豪迈豁达的胸襟;第二首诗主要写诗人自身,先回顾十年漂泊生涯,后勉励友人,也是自励,以调侃方式显示出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。这组诗语言质朴,格调豪迈,是盛唐之音的生动体现。
高适
高适(704—765年),字达夫,渤海蓨(今河北景县)人,后迁居宋州宋城(今河南商丘睢阳)。安东都护高侃之孙,唐朝中期名臣、边塞诗人。曾任刑部侍郎、散骑常侍,封渤海县侯,世称高常侍。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,卒赠礼部尚书,谥号忠。作为著名边塞诗人,高适与岑参并称“高岑”,与岑参、王昌龄、王之涣合称“边塞四诗人”。其诗笔力雄健,气势奔放,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、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。有文集二十卷。► 246篇诗文 ► 480条名句
完善
猜您喜欢
果决人似忙,心中常有余闲。因循人似闲,人中常有余忙。
——《格言联璧·存养类》
迷津欲有问,平海夕漫漫。
——孟浩然《早寒江上有怀 / 早寒有怀》
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,十牖之开,不如一户之明。
——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
小溪清水平如镜,一叶飞来浪细生。
——徐玑《秋行》
凤兮凤兮归故乡,遨游四海求其凰。
——司马相如《凤求凰》
凡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,先发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。
——《千金方·诸论·论大医精诚第二》
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
——王维《渭城曲 / 送元二使安西》
我来吊古,上危楼、赢得闲愁千斛。
——辛弃疾《念奴娇·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》
幽兰生前庭,含熏待清风。
——陶渊明《饮酒·幽兰生前庭》
明日黄花蝶也愁。
——苏轼《南乡子·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