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薄利多销的商品放在入口处
走进超市,迎面而来的应当是特价商品。一般来说,挨近入口的地方,放薄利多销、购买频率高的商品,可以吸引顾客进门,比如书本、拖鞋、毛巾等,而烟酒等贵重商品一般放在超市中间偏后区。
从消费心理学角度说,逛超市时,人们总认为前面的货物一般,里面还有更好的,所以往往越到最后买的越多。
4.嗅觉营销,以“味”诱人
超市面包房中飘出的浓郁香味总让人无法抗拒。现场烤面包、做熟食能让顾客感受到食品的新鲜,这其实是一种嗅觉营销。
研究发现,食物的香味会刺激人体各种消化酶的分泌,调动与欲望相关的情感中枢,即使你不饿,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食品的购买量。同理,超市里免费品尝的食品、饮料也会增加顾客购买的可能性。
5.视觉营销,以“色”引人
一些小超市中肉类专柜的上方会安装粉红色灯,能让鲜肉看起来更加诱人,等你买回家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。因为暧昧的灯光往往让食品更娇艳,一般来说,肉类常用红灯光,面包类常用黄灯光,海鲜类常用蓝灯光。
6.儿童商品选对地儿
最容易出现购买冲动的是谁?孩子。
因此,儿童商品的销售可以根据以下三点来陈列:
第一是精心布置儿童产品(玩具、食品等)展柜;
第二则是在孩子必经之路设“埋伏”,比如在中心过道展示,在商场内的自动扶梯两侧放上诱人的食品;
第三种方法由于孩子通常是妈妈带着,所以可以把把儿童产品摆在女性必需品附近。
7. 根据季节的变化做一些促销
随着季节的变换,绝大多数的超市还在显眼的位置摆放一些季节性打折商品。
并注明为“特价商品”,这其实是一种时令性促销。几乎所有的超市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做一些促销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